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产生和建立
发布时间:2025-05-09 17:18    点击数:1641 打印
字号:

       度量衡,即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度,即计量长短;量,即计量容积;衡,即计量轻重。 

       度量衡的发展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就可见端倪。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例如“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等。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身体部位的特征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中国古代早期建立度量衡标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大禹。相传大禹治水发生在距今四千年前,禹疏濬水道,引水入海,首先要考察水势,寻找水的源头和上下游流经的地域,这一切都离不开测量。规矩准绳就是最古老的测量工具。用“准”定平直,“绳”测长短,“规”画圆,“矩”画方。“矩”还可以用来定山川之高下、大地之远近。《史记》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根据大禹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重量的单位。有了单位和标准器,并把它复制到木棍、矩尺和准绳上,测量长度时就可以直接读数和计算了。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区,也可以复现和传递这个量了。 

       大禹治水有功,被舜立为继承人,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从此治水时建立起来的度量衡便成为夏朝法定的制度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度量衡体系建立。

关闭
下一篇: 长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