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一米究竟是多长?
发布时间:2025-06-27 16:56    点击数:1086 打印
字号:

       国际单位制中,米是长度的标准单位。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选取古希腊文中“metron”一词作为这个单位的名称,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音译为“米突”或“米”。 

       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年一1799年对法国敦刻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x25毫米X截面的铂质原器--铂杆(platinum meter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档案局里。由于米长度比较固定,陆续被许多国家采用。1889年用含铂和铱的合金制成一个横截面为X形的国际米原器作为国际长度基准。米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0.1微米,也就是千万分之一米,可以说已经相当精确了。米原器作为长度单位的基准在法国使用了 84年。 

       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把长度的基准建立在更科学,更方便和更可靠的自然基础上,而不是以某一个实物的尺寸为基准。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各国代表一致通过表决,在废除旧的“米”的标准的同时,也规定了新的“米”的标准,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我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用氪-86当尺,精确度可以达到0.001微米,大约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 792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其复现精度比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提高了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