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古代半斤为什么是八两?
发布时间:2025-06-27 16:01    点击数:1048 打印
字号: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半斤八两”一语出自十六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秤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因此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那么老祖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可以说这里面有大智慧! 

       传说我们的祖先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所以寓意“人在做,神在看”。 

       据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缺斤少两都是要受到惩罚的。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是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古代人都知道“人在做,神在看”,所以人们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情。可见古代人对于诚信的重视! 

       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唯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秦始皇。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加起来,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也有这种说法:我国古代有十六进制、十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古代十六进制来源于“秤”和“砣”,古代由于技术原因,精确的“秤”很少,但制造大量精确的“砣”就方便多了,可以用简易天秤确定一个“一两砣”,如此反复,就可以确定“二两”“四两”“八两”“十六两”……这样确定的“十六两”米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因此就把“十六两”定为一斤,那么八两就正好是半斤。 

       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体现的我国从古至今在计量方面对“公平”和“诚信”的重视,这与当代计量价值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不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私欲,保持检测行为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