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首次使用了“电子警察”一词,这是“电子警察”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所谓“电子警察”,即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是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监控与图像取证系统,其工作原理有雷达多普勒频移原理、地感线圈测速原理和激光测速原理。
1.雷达多普勒频移原理的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雷达测速仪发射一个固定频率(例如24000兆赫)的脉冲微波,如果射在静止不动的车辆上,反射回来,反射波频率就不会改变;如果车辆在行驶,并且速度很快,反射波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就不相同。通过对这种微波频率细微变化的精确测定,求出频率差异,通过电脑换算可以计算出车速。雷达测速仪一般有移动式和安装于高速公路的固定式两种。
2.地感线圈测速原理的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这类测速仪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线圈感应器检测移动车辆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的电磁变化,从而检测出机动车的状态,换算出车速。线圈感应式测速仪一般安装于公路,线圈埋在地下。
3.激光测速原理的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激光测速仪是采用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注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
这么看来,“电子警察”很厉害,任何超速行为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同时,它们也是属于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检定,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为了避免影响交通,计量检定人员一般都在深夜对固定式“电子警察”开展强制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