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鲜牛奶背后的故事
来源:《魅力计量》   发布时间:2025-10-15 11:36    点击数:938 打印
字号:

      鲜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您是否想知道在这个每天与我们相伴的朋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计量故事吗?那么,接下来,有请鲜牛奶来讲讲它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鲜牛奶,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是巴氏鲜牛奶。我是牛奶家族中的老大,相信大家对我们家族一定不陌生。 

       我们家族成员个个都是饮料中的白富美,这是因为我们不仅从外表看肤色白皙,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等元素。虽然我们营养丰富,但我们刚刚出生时是生奶,不能直接饮用,因为伴随我们出生的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会让人类生病。因此,为了让人类喝上卫生和健康的牛奶,我们背上行囊去学习消毒灭菌的本领了…… 

       作为牛奶家族的老大,我是最早学会这一本领的。我的老师是路易•巴斯德,他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是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是微生物学鼻祖,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研究出巴氏杀菌法,即在(60~70)℃的温度下进行杀菌,时间持续半小时,由此拯救了法国葡萄酒产业,并发明了巴氏鲜牛奶。 

       1856年,法国葡萄酒产业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葡萄酒被一种叫乳酸杆菌的微生物污染而口味变酸,如果用煮沸或者高温的方式,虽然可以杀死乳酸杆菌,但是葡萄酒的风味会大打折扣。于是我的老师巴斯德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以65℃的温度加热葡萄酒 30分钟,就可以杀灭葡萄酒内的乳酸杆菌,并能保留葡萄酒风味,另外他还惊喜地发现,这个方法还能帮我杀灭体内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这个方法被命名为巴氏灭菌法,我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巴氏鲜牛奶。 

       后来,随着加工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的其他家族成员也相继出现。和其他的成员相比,因为我的加工温度低,所以我的优点是营养更为丰富,口味更接近生奶,但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寿命远低于其他成员,只有(3~4)天。 

       您别小看这(3~4)天,在出厂前,我们要进行严格的体检,包括外观检查和理化检查,还有微生物检查,微生物检查项目最耗时间。目前现行标准中指定的微生物检验采用的是平板培养计数法,我们首先被添加到培养皿上,接着注入培养基,然后通过混匀,让我体内的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经过37℃培养后,每个微生物就可以长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最后进行菌落计数。微生物的大小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七十分之一,如此微小的微生物繁殖一代需要几十分钟,当它们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大致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整个培养过程需要整整2天,因此,我从出生到与大家见面也延迟了2天的时间。和我(3~7)天的寿命相比,这2天显得极为漫长。此外呢,由于现行标准中的平板计数方法的不确定度大,可靠性不高,我的体检报告往往会被误判而影响人类健康或被冤枉成不合格的产品,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苦恼。 

       让我欣慰的是,计量科研人员得知我的苦恼后,经过多年的时间,他们研究出了一种荧光物质可以标记到我身体里的微生物上,激光照射荧光物质就可以发出特有的荧光,通过流式分析技术就可以很快监测到我体内的微生物。流式分析技术最早是用在细胞的检测中,然而微生物仅是细胞大小的十分之一,因此,科研人员们通过改进原有的技术,发明了微生物流式测量方法。当我们从生产线上下来后,立即被科研人员注射进了这种荧光物质,它们很快标记在徽生物上,随后我和体内的微生物从仪器的液流系统游进去,此时微生物随着液流一个一个排成长队依次进入检测区,经过激光光源时,微生物就会被激发出特有的荧光而被探测器及时监测到,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分析系统对微生物精确计数。新方法只需要大约30分钟就可以完成我的体检,而且精准度和可靠性也提升了5倍以上。 

       相信随着新方法不断成熟与应用,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提前2天从工厂里出来与大家见面了。 

       以上就是我的自述,目前我国计量工作者正在与国内乳品企业开展生产试用性研究,希望实验室的这项研究成果能尽快走上市场,应用在我和其他家族成员,以及其他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让老百姓喝上更新鲜、更放心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