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以下的几种情况:当你在肉摊前,总是会发现肉摊上的肉看起来是那么新鲜;而当你买回家以后,却变成了……
水果摊上的水果,是那么的饱满、色泽鲜艳,蔬菜总是那么新鲜、翠绿欲滴;然而,当你买回家之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是因为不同环境照明光会影响人对于物体颜色的感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只不过我们平时不注意而已。有时环境光会让物体颜色显得黯然失色;反之,有时使用同色系的光照明,或者颜色饱和度更高的光,可以使物体的颜色变得更加鲜亮。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超市里甚至很多路边的摊位上方经常会装有特殊的灯--LED生鲜灯。生鲜灯有很多种类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在不同类型的商品上。在生鲜灯的照耀下,蔬果色泽更鲜艳,肉类看上去也更新鲜。
这些灯具之所以造成颜色“假象”是由于生鲜灯往往只投射在特定的区域,如果不仔细观察,客户便难以注意到这个不同于普通日光的“环境光”的影响,从而便会对产品的颜色进行误判,于是就出现了上文所提到的情况。所以,下一次再逛超市等地方时、一定要留意那里的“灯光迷阵”,把产品从带有特殊光照的货架上拿开,在正常的照明灯下仔细观察一下,再决定要不要买。
不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有一些品级价格与颜色直接相关的商品,例如大米、棉花等,需要排除环境照明光的影响,通过计量校准的色度测量仪器对这些商品进行准确的颜色测量,从而实现客观准确的级别评判。